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队伍建设 -> 法苑文化

父亲的“家教经”

  发布时间:2014-04-24 11:21:0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到了父亲的祭日。虽然老人家离我而去十多年了,但我的脑海里不时闪现出父亲对我的点滴关怀,想起他的“家教经”及对我和我的儿女的影响,忍不住留下几行眼泪,默默祝福老人家在天堂吃得饱、穿得暖、睡得香、过得好!

    我的父亲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教师,正处在人民公社大集体时代,生产力落后,生活水平低,物质也不富裕。“吃不饱、穿不暖、睡无窝”是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国家干部,农活一样也没有落下,割麦、锄地、挑水、劈柴样样都能干。在我的印象里,父亲每次回到家里,无论忙闲,白天不是帮家里干活,就是帮左邻右舍干活,晚上还要不厌其烦地给我和叔伯阿姨的小不点儿们辅导功课、讲故事、说笑话。但父亲对我的要求十分严格,虽然父亲所在学校离家里十多里,每次都是步行回家,总要抽出时间检查我的作业,教我写作文,教我做算术,教我背英语,末了还要细心批改,认真到不放过一个标点符号……所以,从小学到中学我的功课在班级都是数一数二的好学生,乃至于我成为所在村庄的第一个中等师范学校学生!

    当时爷爷奶奶母亲看着我孱弱的身体,愁在眼里,疼在心上,每隔半个月都要给我做一碗姜末葱花汤面片儿,有时还加一个鸡蛋。记得有一天早晨,我正要喝母亲做的面片儿,邻居大婶带着孩子狗娃来到我家串门,狗娃看到鸡蛋儿眼都直了,嘴里不停地流口水,父亲叫我把鸡蛋让给狗娃吃,还记得父亲说:“都是孩子,怪可怜的,让狗娃吃吧!”我当然不愿意,因为这是我当时最大的奢望。邻居大婶看着狗娃吃鸡蛋的得意劲儿,说了好多感谢的话。父亲坦然地说:“孩子和狗娃是好伙伴,你家生活不如我们”,顿了顿又说:“人这一辈子,吃穿都要时刻想着别人,不能光顾自己”。

    记忆之中父亲对于我从不吝啬,他使我成为在一百多口人的小村庄里第一个骑上了上海牌自行车、带着我第一个到人民公社照相馆照了周岁照片、领着我第一个到县城影剧院观看武打电影《少林寺》、带着我第一个到“十三朝古都”洛阳市看到了雍容富贵的牡丹花……

    感激生命最好的方式莫过于珍惜,对待生活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感恩。如今,我早已成家立业,我也学着父亲您那样帮助左邻右舍,每当我帮助他们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他们都说:“这孩儿像他爸,待人实诚!”可见,乡亲们对父亲的赞誉之情溢于言表!

    遗憾的是由于父亲积劳成疾不到六十岁就离开了我们,但他不知道他的“家教经”对我及孙儿已经产生了莫大影响!今年祭日那天,我带着他疼爱的孙儿一起去坟前烧香。孙儿说:“我们年年都会祭奠您的!”我说:“对,一定要记住爷爷!”

    父亲,祭奠您,感恩您,祝福您,这不正是我们对您的“家教经”最好的传承吗

文章出处:审监庭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