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麦收季节,关于麦子的童年往事再次萦绕在脑海里,那随风摇动的麦浪、醉人心脾的麦香以及成排成行的麦秸垛儿,让我至今难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的家乡是一个只有100来口人的小村庄,村子四周全都是庄稼地。那时还没有大型收割机,每到麦子成熟的时候,收麦全靠人力劳动。天还没有大亮,父母便吆喝全家老小起床,就着开水啃几口干馍,拿着前一天晚上磨得铮亮的镰刀去割麦。大人们则三五个人站成一排弯着腰子手持镰刀割麦,齐头并进,谁也不愿偷懒,否则就要掉队。还是小不点儿的我,负责捡拾割掉下的麦穗。丰收的喜悦带给人们的是流不尽的汗水,偶尔凉风刮起,吹动的麦浪使空气中到处飘浮着麦香味儿,直到烈日当空,再用架子车把割下的麦子拉到打麦场里堆成麦垛儿。然后排队等侯脱籽机脱粒,最后再用塑料袋把麦子背到平房顶上晾晒干了才能入库。这样,割割、打打、晒晒,大约需要半个月左右,虽然很累,但人人脸上都写满了丰收的喜悦!
每年麦子打完,打麦场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趁着天晴,大人们赶忙把麦秸秆儿堆成麦秸垛儿,下面是圆柱体,上面是圆锥体,成双成对,煞是好看!这样即便于雨水顺着麦秆儿留下去不损坏麦杆儿,又为家里饲养的牛羊准备好了来年的饲料。每当这个时侯,月明星稀,我们则趁着月光,约好小伙伴儿,三五成群到打麦场捉迷藏、翻跟头、摔跤,玩累了的竟然睡在麦秸上休息,那滋味绝不亚于现在睡在席梦思床上舒坦。
火辣辣的六月天,又是一年麦收季节。回到农村老家,我再次闻到了醉人的麦香味儿,走到田间地头,烈日下,重温着童年麦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