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队伍建设 -> 法苑文化

观全国法院弘扬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报告会有感

  发布时间:2012-07-23 15:47:43


       2012年7月18日,我有幸和全院干警一道观看了全国法院弘扬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报告会,一口气听完宋鱼水、陈燕萍、詹红荔和翟树全的报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联想到自己的日常工作,感触颇深,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以乐观的心态去工作。基层法庭的日常工作是非常琐碎的,头绪很多,我不但要负责立案审查、开庭记录、整理卷宗,还要收取诉讼费、办理退费,负责法庭的日常开支,甚至人手不够的时候还要配合下乡,一个人要掰成几瓣用。可是当事人不知道这些啊,在群众看来法庭就是排忧解难的场所,只要法庭开着门,就可以随时来咨询、立案。有的当事人是有备而来,把立案所需的材料带齐全了,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但是有的当事人不知道立案的程序,以为所有的手续都是在法庭办理,甚至以为起诉状都是法庭给写的。这时接待工作就要做好,稍有不慎人家可能以为你在刁难、推诿,就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为以后的工作埋下隐患。有时从早上到中午,都是在和当事人“磨嘴皮子”。赶上月底交案卷,做各类统计报表,时间很紧迫,办公室里坐满了当事人,这是工作,那也是工作,哪个也耽误不得,怎么办?难道告诉当事人,我这会要忙了,你们先回去吧或者满脸不耐烦的将当事人打发走,这当然是不可取的,唯一办法就是先接待好当事人,其他的工作私下里干,干不完就加班。

       有时候也会感到心浮气躁,会感觉“赚的是卖白菜的钱,操的是卖白粉的心”,但是静下心来想一想,这种想法是偏激的、是不对的。有这种想法是因为出发点是错的,这是把工作当成了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乐趣,这是一种负心态,只能带来负面的情绪,如果陷入这种心态,就会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工作效率会越来越底,工作效果会越来越差。其实在这次报告会上作报告的四个人中有三个就在基层法院工作,甚至吉林省农安县法院哈拉海法庭副庭长翟树全在基层法庭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支撑他的信念是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积极乐观、以苦为乐的心态,这种心态我觉得我们年轻人特别需要。

       二、以平常的心态去工作。在报告会上,四个先进人物都特别强调了一点:视当事人如亲人,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我认为这个标准对任何一个人特别是对法官来说是很高的,它不但要求法官要勤奋,还要有大智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退一步来讲,我认为以一种平常、平和的心态去工作是最切实际、最容易为人接受的方式。长久以来,被人们所诟病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官僚习气其实就是心态的问题。能有幸成为一名法官,既离不开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培养,手中握有的权力也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并不比当事人高人一等,我们需要做的是以平和的心态去处理矛盾纠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矛盾洞若观火,才能将案件办好,才能将司法奉献降到最低。

       三、以健康的心态去工作。来到法院的当事人不是怨气满面,就是怒气冲冲,要不就是愁眉苦脸,唯独没有兴高采烈来法院打官司的,为什么?当事人只有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会采取诉讼的程序,这时候的当事人就像久病不愈的患者,其情绪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果法官没有健康的心态,很容易被坏情绪感染,就会对工作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我认为保持健康的心态最重要的途径应该就是学习、就是读书。读书使人明智,我们不光要学习业务知识,更要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甚至历史、哲学的知识也不能忽略。书读万卷气自华,只有多读书,多学习,才能不断陶冶情操,开阔胸襟,增长见识,才能更好的工作。

       在这个价值追求多元化、各种思潮对撞激烈化、社会风气功利化、浮躁化的社会环境下,作为社会道德和法律最后守护者,法官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忠诚、为民、公正、廉洁”,这是时代的命题,宋鱼水、陈燕萍、詹红荔和翟树全为我们提供了参考答案,这个答案具有普遍适用性,但是作为法官个体而言,又具有差异性,如何做到个性与共性的并存,如何做到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每个法官可能都有自己不同的路,但是要谨记殊途同归。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