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队伍建设 -> 法苑文化

在家千般好

  发布时间:2016-08-03 18:05:55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来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道出了天下所有羁旅他乡的游子,思乡盼归,真切向往与家人团聚的至真至诚情怀!

    是啊,家,是每个人生命的发源地,也是每个人走向社会,步入生活殿堂的桥梁纽带。还记得那首激励奋进、催人泪下的古诗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生活中,你可曾留心过那刚出壳的,圆得滚来滚去的雏鸡吗?那可是娇嫩得让人禁不住“心疼”。设身处地,触景生情,谁不想百般呵护地捧至掌心呀!于是,你也一定会想到我们人类,在最初的萌芽状态之时,可爱、亲昵亦伴随着时光流转而慢慢地延展。

    既然降临于世,磨难与痛苦则永远不可避免。天地之大,大到不着边际;家室之小,小得不足一提。但生命要想鲜活地久存,吸纳与廓张,不能不说是一道最最瑰丽的风景。然而,离别却始终困扰着地缘上的每一颗生灵,每一处平静与每一次“一径傍山开,声鹊迎我来”的喜兴!

    “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人活一世,谁没有过远离亲人、漂泊在外的零碎时日;谁又会信誓旦旦地言说,自己可能一辈子都不要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脚下土地;谁怎么可以远走他乡,就能轻易地忘却家乡那熟悉的瓦檐上,令一生都为之挂怀的一小片湛蓝呢?还有谁不希望,即使命丧黄泉,也要托人将魂魄安放于祖先的足边,然后才算是真正的“叶落归根”……

    这一切,究竟都为了什么?!

    家徒四壁,上顿吃了没下顿,而父母的呵护疼爱,即是心中最温暖的“鸟巢”;夫妻时常吵闹,但暴雨突至,你却接收住他深一脚浅一脚急急送来的伞具,心湖立马荡起幸福的涟漪;远隔重洋,正当你孤寂地快要疯魔,电话那头,儿女的呼唤却似春风,环绕身边;亲朋好友,闲暇集聚,那也一定是“流连送深杯,宾主共忘醉”的美好趣味……

    难怪有人总是把家描绘得甜甜蜜蜜,如痴如醉。这就好比大树,虽枝叶繁茂,葱茏茁壮,但根是“始发”,根是“主心”。倘若遗忘根植沃土的寂寞“初心”,倘若失去历经风霜不畏艰难的铮铮“决心”,就不可能在一望无际、荆棘丛生的大环境中,纵横驰骋,永葆青春。

    在家千般好,是出游者、跋涉者的合理调适和自我安慰。当挫折与沮丧不期然近身,家的概念会油然而生。这时,何不长叹一声,明日回家,吾将风雨无阻,竭尽全力;重塑自我,欣然面对!

    在家千般好,提醒人们别忘了给家人以宽怀,以温存,以鼓舞,以力量。“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家舍再难,总不会丢弃自己的骨肉,相反,他们思念亲人、渴望团圆的心绪将与日俱增!

    在家千般好,它决不是整日不思远虑、不求进取的代名词。休整歇息的港湾内,随时敞开着静谧柔曼的门扉,等待着每一位归家的人,重新开始有滋有味的喁喁私语和无尽希冀!

责任编辑:z    

文章出处:监察科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